严重的不公平,甚至会激发暴力反抗,弱势群体可能会通过革命进行反剥夺,同样以暴力来平分富人的财富。
在一个区域内,如果用于居住的房子相对较少而用于工商业的地产很多,那必然有许多工作人口去竞争少量住房导致此处房价较高且居住空间狭小,如日本东京。同时,由于是独生子女,两个父母供养一个孩子,甚至是双方父母出资帮新婚夫妇买一套房子,这就提高了对高房价的支付能力。
在2025年,中国25至34岁年龄段人口将比2015年下降30%,这决定中国的房地产等产业过剩危机不可避免。中国居民和企业的外汇,基本都被中央银行购买,变成基础货币发行。在新加坡,80%的人口住在保障房中。同时,从总供给角度来说,年轻人口减少,劳动力更新换代断层,最富创造力的年轻人口萎缩;人口老化,经济创造活力降低,不工作的老年人口比例增加而工作的劳动人口比例减少,人均GDP增长必然放缓,甚至可能面临萎缩。中国耕地18亿多亩,按照人均0.8亩地就可以实现粮食自给的国际标准,中国仅需要10.7亿亩耕地即可实现粮食自给,还有7亿多亩耕地可以用来做其他用途。
由于贫富差距过大、低工资和低社会保障导致中国内需不足,产能相对过剩,就会产生过多净出口,使外汇储备不断增长并面临很大的人民币升值压力,而人民币升值的预期,又导致过多资本流入,尤其是热钱,增加房地产泡沫,并进一步加剧外汇储备的增长和人民币升值预期与资本流入、外汇储备增长的互动循环。但考虑到城市化的发展、经济的增长、年轻人结婚购房需求,房价仍有一定的心理支持和需求支持,加之房价大幅下跌对金融系统与经济发展的影响,政府也会阻止房价过度下跌。铜也因此成为中国房地产市场的一个指标。
中国曾在过去多次证明那些唱空中国的人错了。他们的观点可能并非完全正确。如果对美国和欧洲持悲观态度,因此预计对中国出口产品需求将会疲软,做空加元就更为适合。但作为这些证券基础资产的A股已经受到冲击,主要股指较2009年8月份达到的金融危机以来最高水平下跌将近20%。
在大宗商品价格已经回落的时候,澳元仍然出人意料地接近于历史最高水平。要是中国经济急剧放缓,投资者可以做怎样的准备?中国房地产市场的健康状况、北京能不能控制通货膨胀以及政府债务的真实水平,正引起越来越多的怀疑。
加拿大元也可以成为利用中国经济放缓获利的具体途径,只是这个途径不那么显眼。不难想象,即使中国经济受挫,人民币汇率也很可能不会受到影响。经营伦敦资产管理公司Eclectica Asset Management的亨得利(Hugh Hendry)建立了不同寻常的做空中国的头寸,大举买进了那些他认为会受到日本向中国出口减速影响的日本公司的信用违约掉期。一些人说,这些容易赚到的钱已经被人赚了。
中国目前是日本最大的贸易伙伴。胜算最小的也许是押注人民币下跌。进入专题: 做空中国 。很难想象这些债务中有很大一部分不会沦为坏账。
不过要利用中国经济崩溃获利还有其他办法。中央政府上周披露,地方政府欠债相当于国内生产总值(GDP)的四分之一。
其实,有些分析师坚持认为,中国股票价格已经被压得很低,现在是触底反弹的时候了。过去一年多来,看空中国的人不断增多。
近来有更多的人同意他的观点。对冲基金经理查诺斯(James Chanos)去年初因质疑中国经济基本面遭到公开抨击,他断言中国处于受信贷推动的房产泡沫中。但目前的铜价仍是2008年末的两倍多。苏格兰皇家银行(Royal Bank of Scotland)预测,摩根士丹利资本国际中国指数(MSCI-China index)2012年可大涨至多80%,因为在明年中国领导班子换届之前,北京方面会转向促进经济增长的政策。做空的具体办法是借入证券卖出,利用其跌势获利。而即使中国的状况真的变坏,其过程可能也比一些人所认为的要长。
和澳大利亚一样,如果中国的石油、天然气和矿产消耗量减少,加拿大也会承受痛苦。做空中国的另一种途经是押注中国经济减速会波及企业界。
跟长期看好中国的人一样,看空者或许应该培养出一种技能:耐心。目前对美元仍较金融危机低点高出27%左右的加元,可能就会因此受到打压。
中国是这种红色金属的头号消费大国,建筑物中的管道和电线都需要用到铜最后一个原因就是,中国政府也在大力扶持本国企业,以帮助其在市场竞争中保有一席之地。
而问题在于,中国没有办法阻止这一发展,因为它的工业深深陷在长期的生产过剩问题中无法自拔。许多处在工业化过程中的国家出于各种不同原因也都遇到过生产过剩的问题。如今8年已经过去,看起来北京在这方面还是失败了。另一方面,国家对本土企业的支持造成了失衡局面。
中国越是想通过投入大资本来摆脱自己在经济上的落后地位,就越是要付出高昂的代价。当然,很多问题严重的企业还是破产了,或是被更大的集团并购,但是这并不足以纠正普遍的生产过剩现象。
但是中国的特别之处在于:一方面,它的市场规模巨大,即使居民收入继续增长,它仍然可以享有巨大的相对廉价和勤劳能干的劳动力储备。即使在相对新兴的行业如汽车制造、电子芯片、太阳能等领域,生产能力的增长速度也要快于国内需求的增长。
目前当政的中国领导人把刺激国内消费看成是经济增长的催化剂。但是,假如一个国家出售过多的廉价商品,这就可能构成倾销和不公平竞争。
尽管如此,中国人的消费热情仍然不足以消化那些如潮水般从中国工厂里涌出来的产品。预计到2015年,国内和国外的汽车制造商的生产能力将达到3000万辆,而国内市场则只能消化其中的2300万辆。这一状况造成的结果是,工业企业的利润率常常低至3%,而一些企业还在为扭亏为盈而挣扎。这一切将会带来巨大的政治代价,因为中国将会被越来越多的人指责成一个贪婪的、一切通吃的市场,它也会遇到越来越大的阻力。
即使是最贫困的中国农村家庭,现在也至少买得起冰箱、空调和彩电。2010年的一项问卷调查显示,中国制造业的生产设备利用率仅有70%到 75%,也就是说,大约四分之一的生产设备是闲置的。
是的,北京的确多次表示过要控制生产能力过剩的决心。这种生产能力和消费能力之间的差距导致大量工厂将减少对其生产设备的利用。
2010年,中国居民的消费总额和工业生产部门所创造出来的产品价值之间仍然有着5000亿美元的差距。中国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繁荣的加工业生产出来的廉价商品帮助不少国家减缓了通货膨胀的压力,但是,西方国家市场仍然将其视为威胁。